高曼最新消息

拿掉頭銜後,你還剩下什麼?

2020.01.15

在大城市轉一圈,身邊總是不匱乏成功的人,每個人都有亮麗的經歷和耀眼的頭銜,更別說是在世界的金融中心-紐約,大家總是為了爬上更高的地位,拿到更好的報酬,非常努力工作著,深怕一不小心被前頭的人甩掉、被後頭的人趕上。

但是你有想過,

“「拿掉頭銜和收入後,你還剩什麼嗎?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這是我第一次在紐約遇到Peter C.L. Lin, Ph.D.,林敬倫,一個年僅38歲的紐約成功創業者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財務數學系教授,他問我的話。

創造不斷延續的價值

“「企業想創造自己的價值靠的是營收,而作為一個人,創造價值的方式有千萬種,我想創造自己的價值,而且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的價值,是可以不斷延續的價值,所以我要把我在美國學到的都帶回台灣,做一個知識的傳承,讓更多人才可以一起加入台灣金融科技產業(Fintech)」”

他接著說,就像是個親切的老師想把他的一切見聞都教育給他的下一代。他認為價值不是只有實際的收入才能稱作價值,而是你如何讓你身邊的人變更好,或是你如何為你重視的人、事、物做出貢獻,就算只有一點點付出,也可以使你更有價值,而且你認為重要的事物也會因此提升價值,這是他奉行的人生真理。

熱愛他生長的土地-台灣

如果要說Peter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那一定是Peter特別的愛台灣,他從小在台灣長大,大學就讀於台灣大學資工系,這次的會談間,他也將他的價值傳承想法歸功於教育他的長輩。

他說「從小到大,我看到我身邊的人對台灣這一塊土地、產業投入非常多的心血,他們熱愛他們的工作,這些經歷都不斷告訴我,讓我有使命感,在我學成之後,要回來貢獻台灣」。

Peter也因此特別重視台灣的人才,處處為台灣的產業找尋蓬勃發展的契機,尋尋覓覓間,就在「金融科技產業(Fintech)」,找到台灣在世界上的突破點,他認為以台灣的人才跟科技,以及金融整體性,台灣絕對有可能成為世界金融科技領域的領頭羊。問題是台灣法規始終保守,尤其在金融法規這塊領域上,要做創新的東西真的不容易。

Peter同時也認為自己身為金融科技產業的專家,對於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有重責大任。因此為了突破台灣法規的限制,即使在他成功的當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財務數學系教授,並在華爾街成功創立自己的公司「高曼資本」,在人人稱羨的生活之下,他不選擇過輕鬆的生活,他仍然身體力行的服務台灣,經常性的從紐約飛回台灣,一次待就待上一個星期以上。

因此來台時,他奔波於證券公會、立法機關提出訴求,將他在美國學習到的產學知識,例如在國外企業如何操作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方向,與政府機關討論如何適當地將國外的創新金融科技引進,促使台灣的金融體制進步,並且在台創立公司「高曼計量」希望透過高曼計量作為產業先驅者的角色,引領台灣金融科技產業,同時透過高曼計量在上創櫃這個過程,與櫃買中心合作,研究如何在台灣的金融法規下扶植一個金融科技的新創公司,Peter亦在高曼計量組了一個強大的金融量化團隊作為其金融科技產業背後策略研究的支持,鼓舞人心的是在各方專家、政府官員以及Peter的努力下,台灣終於在2018年通過監理沙盒,並且在2019年6月通過STO法案,成為亞洲第一個針對STO立法的國家,讓台灣在立法上成為世界的領先者。想了解更多監理沙盒知識,請看:全球最新投資潮流- STO

讓 Fintech 大眾普及化

除了接觸政府層級以及提出訴求來促進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他也關心Fintech知識對一般大眾的普及度,因此現在他最重大的責任之一,就是每次從紐約回來台灣,他必定以高曼計量的名義舉辦「數位資產論壇」,廣邀各領域人才分享各自領域的金融科技知識,以這次2020.1.20的數位資產論壇來說,主題是加密貨幣,包含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王儷玲主任、資策會、MIC x開放金融創新實驗室的專家博士、證券業專業經理、元亨律所法界專家皆在主講名單內。

他歡迎各領域的人來參加,不論是新手或老手,他都希望用深入淺出教育、論壇的方式,讓大家更了解金融科技的趨勢,把他在美國所見所聞帶回台灣。

以身作則,創設人才交流平台

除了在台灣貢獻自己所學,Peter亦在2017年時,在紐約青商會解散多年後,重新成立紐約青商會,目的就是為了凝聚在紐約的台灣青壯年,讓更多人才能夠互相交流,互相給予機會與創造機會,也鼓勵大家將所學所見帶回台灣。

「我希望針對20-40歲台灣人創立一個交流平台,因為我認為人才間經驗的交流,對於創業者或是開始工作5-10年的人非常有幫助,以創業來說,大家需要很多不同的領域的資源協助,而以金融科技產業來說,需要很多技術人才的匯集,如此長久下來能促進產業的發展,」而復會的路不是想像中的容易,Peter作為主要召集人之一,成為了第一屆的會長。他說這過程就跟創立新公司一樣,你必須召集人才創立組織架構,最重要的是要把組織運作起來,而參與復會過程的N小姐說「Peter幾乎參與了所有籌備的部分,大概負責了紐約青商會復會80%的工作量」。

當我詢問Peter是否因此覺得辛苦時,Peter笑著回答說「我覺得以身作則很重要,一個剛開始運作的組織,必須有一個人可以親力親為,當大家的典範,中間很辛苦,但是看到大家一起努力變好,很值得」

私底下的Peter-用建立公司的方式培養人才

Peter是個愛思考的人,也熱愛發想,他喜歡把不同的部分串聯在一起,以商業上來說,就是把一個新的商業架構建立起來,以研究方面來說,就是把數學或財務問題把背後的解決方法都找出來,再以架構性的方式,建立最好的方法,經常處於思考狀況的他,有時候顯得有點嚴肅,不過私底下的他卻相當的和善謙虛。

「當你問他問題的時候,他總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你,而且當你提出想法後,他就像是個聽到學生進步的老師一樣開心,特別的謙虛友善,沒有老闆的架子」作為高曼計量的最早一批的員工S小姐說。

Peter 希望是連結產、官、學、研這四大塊,尤以訓練台灣人才為重,因此從一開始高曼計量成立(關於更多高曼公司的介紹),他就透過學校的產學中心進行合作,培育學生,他的想法是即使是缺乏經驗的學生,他也希望能夠訓練他們成為未來金融科技領域的領袖,例如高曼最元老的兩位實習生就是透過清大計財系的韓傳祥教授介紹,進入實習,而現在兩位也順利成為高曼計量的量化工程師。

如今高曼計量與許多學校都有進行產學合作,以產學建立Academic Mining新研發模式,例如台大數位財金及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交通大學、清華大學,高曼也跟許多學校簽訂MOU,擔任他們的顧問,例如,政治大學、中國醫藥大學。


訪談的最後,

Peter說「我想拿掉頭銜和收入後,我還擁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和知識,而且這些東西,因為我的努力,會在後人間不斷的傳承,延續他的價值」而這正是Peter最珍視的人生目標。

那你呢?


Peter C.L. Lin, Ph.D.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財務數學博士
  • 2013年創立高曼資本、2016年創立高曼計量
  • 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 紐約青商會復會第一屆會長
  • 專長於財務分析、計量資產管理、到期結構模型

編輯:Sarena Chang、王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