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投資下一波潮流:證券型代幣(STO)
你知道什麼是 STO 嗎? 延續上次介紹 STO 的貼文這次將與大家分享目前市場對於 STO 的態度...
2021.10.15 閱讀更多電腦的出現和其廣泛的應用大大的影響了人類的生活,在金融市場也不例外。在過去,證券交易需要以人工檢核的方式下單,但現在都逐漸改以安全性較高的電腦系統下單。而交易也從人為決策並手動下單,逐漸開始發展出透過電腦程式的撰寫演算法(邏輯),讓程式決定下單時機、價格、數量的交易型態。以往只要在十秒內下單就已經很快速了,但自從程式交易的出現,電腦可以做到微秒、甚至毫秒等級的快速下單,這樣快速且自動的交易形式的我們稱作「高頻交易」,而它的出現也帶給了市場許多變化。有些人認同高頻交易能確實地提高市場流動性、即時的反應市場訊息;但也有人認為高頻交易的部分交易策略有失公平,並操弄市場,引發市場的動盪與投資人的恐慌。
什麼是高頻交易?
高頻交易 (High Frequency Trading; HFT)或 (High Speeding Trading ;HST),是電腦程式交易的一種,指將交易策略描述為決策流程(演算法),並編碼(coding)成電腦程式,因此高頻交易可以實現以電腦演算法決定下單時機、價格及數量等交易決策。因此,高頻交易可以避免人為、非理性的因素干擾,在下單時更為精準,同時也能自動判斷下單的大小,以減少市場衝擊。
此外,高頻交易透過高速電腦運算(以百萬分之一秒為單位),在極短暫的市場變化中、且優先於投資人獲取交易機會資訊的套利機會(如快閃單;Flash Order),快速的在證券、期貨市場上進行大量的金融產品交易,以此投資獲利。
高頻交易的特性
2011 年國際機構組織證券協會(IOSCO)發表的報告(註1),列出了幾點是為高頻交易的主要特色:
常見的高頻交易策略
造市策略:因為高頻交易大量的流動性,使得其可適用於造市策略,提供像是自營商般的買賣報價,而為了控管風險,造市者需根據狀況更改委託價,使得其取消委託遠高於實際成交的數量。
套利策略:透過市場、商品、標的間的價差進行套利,像是當產品價格乖離長期平均程度越大,即可產生有利的交易機會。
趨向策略:此策略中包括「事件交易」,也就是利用預測事件發生對價格的影響,先行下單並試圖從中獲利。
簡單來說,高頻交易有以下的優缺點
高頻交易相關的爭議
由於高頻交易是透過程式演算進行交易策略,在高頻交易廣為人知後,人們也逐漸發現高頻交易者為了獲利,交易策略可能產生不公平的問題。
案例: 快閃崩盤事件
此事件發生於 2010 年 5 月 6 號,當時道瓊工業指數突降 1000 點,不過在短時間內馬上又上升至 600 點,令人疑惑的是,這天明明沒有任何經濟利空消息,卻發生崩跌的情形,並在短短 20 分鐘內美國股市市值就蒸發了 8620 億美元。
儘管當天紐約證交所趕緊啟用了慢速交易的制度,利用人工撮合取代過往電腦撮合,來降低波動較大的股票價格浮動,但美國的其他證券交易所卻沒有同步實施,導致許多電腦自動操作的委託單,轉移至其他證券交易所。因此,沒有達到穩定價格波動大股票的目的,無數的大額賣單仍然於別的交易所交易,使得股市在當時瞬間一落千丈。加上許多電子交易員在股市暴跌後,選擇直接退出市場,導致流動性減少,更加劇了道瓊指數下跌的情況。
事件發生後,美國證管會馬上召開了分析會議分析此次事件的發生原委,根據報告表示此次事件的可能原因包括:
*使用無成交意向的報盤
*各交易所的交易規則互異
*部份電子交易員退出市場
36 歲來自倫敦的納凡德.辛.薩勞(Navinder Singh Sarao),他利用了高頻交易策略(高速買賣隨即取消)的下單策略,在市場產生不實的委託訊息、影響價格的真實性,也誘導投資人交易,最終美國政府以操縱市場的罪名將他逮捕。
結語
根據以往的案例,可以發現市場上反對高頻交易者認為此交易策略有失公平,利用資訊不對稱操縱投資人,不過支持者仍認為高頻交易具有許多優點,像是增加市場流動性、即時反應市場訊息等,而現今高頻交易也占了市場約莫半數的交易量。
此議題目前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共識,然而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到國家並沒有禁止高頻交易策略的行使,僅在操縱市場的面向有明確的法規禁止,因此未來大家可以多關注各國在高頻交易監管方面的情況,於投資操作上也須要考慮其在交易上的影響和風險。
註1:「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2010年新興市場委員會」報告。(http://www.sfb.gov.tw/Layout/main_ch/News_NewsAreaList.aspx?path=2992&OriAreaID=145&Language Type=1&AreaID=145&Character=&Page=3)